广洽法师:德风流海外,倦怀归故里
南普陀在线 / 2021-05-08  

  广洽(1900-1994),俗名黄润智。出家后法名照融,字广洽,弘一法师后来又为他另起法号普润。福建省南安县田中乡(今罗东乡)人。童年时父母先后离世,青年时期于厦门南普陀寺出家,后成为名闻南洋的弘法高僧,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及佛教施诊所主席,对新加坡佛教建设及社会各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,获得新加坡总统颁发的公共服务奖,被誉为“佛教之光”。广洽法师在七十三载的出家岁月中,一以贯之的坚持爱国爱教,弘化利生,践行佛陀慈悲救度众生的本怀。

  1934年在南普陀,摄于养正院。左起第二排七为广洽法师、八为弘一法师。

  广洽法师幼年孤苦,早有出尘之志。出家后曾随侍弘一法师,并在南普陀寺、佛教养正院担任重要职务,参与创办佛教杂志,弘扬正法。1937年,受战局影响,南普陀寺全寺被国军占用,僧众四散,广洽法师“本其一向爱国思想,恐他日为日军利用”,于是只身来到新加坡。法师虽不在抗日前线,却始终关心祖国,支持国内抗日战争,如1939年,徐悲鸿在新加坡举办画展,义卖筹款来支援抗战,广洽法师对他给予了很多帮助,并且极力介绍信徒购买。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扩大,广洽法师更是直接参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与爱国华侨陈嘉庚等人卖花筹款,在新加坡援助中国抗日。

  日本战败投降后,英国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,广洽法师有感于当地只重视英文教育,华文学校极少,为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,他将原本扩建寺院的土地,改为筹建“弥陀学校”的建筑用地。在1955年,创办弥陀学校后,更是先后参与倡办文殊中学和菩提学校,使得华人子弟能够学习包括汉传佛教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。广洽法师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,他曾说:“我们办学及训导学生的重要点,除了普通学科而外,平时尤须注意的是要把做人的道德观念,灌输在儿童学生的脑海。”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“中国的固有文化思想”。法师在宣讲汉地大乘佛教思想时,非常重视中国对佛教流布的重要意义,特别是先贤大德的弘法事迹,汉译佛经的“精美非常”。

  广洽法师心系祖国,不仅体现于他在异乡积极弘扬中国文化,他更是将浓浓的乡土情怀落在了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之中。如徐悲鸿感念广洽法师对他筹款抗日的多方援助,送了许多国画给他,其中有一副较大的画马,是徐悲鸿的得意之作。广洽法师拒绝了富商的购买,认为这是国宝,不能流落海外。所以在1965年他回国时,特制了一个装画的锡筒,即使行李托运,也要将画随身携带。后与林子青居士协商后, 将这幅画马献给了中央美术馆保藏。因广洽法师随侍弘一大师多年,而且一直以师礼待之。1939年,正逢弘一法师六十岁寿辰,徐悲鸿应广洽法师之请,为弘一法师造像一幅。1947年,徐悲鸿又为此画补写了一幅题跋。广洽法师亲自送回油画,为了使画跋合璧,后又特意委托归国华侨将题拔带回国内,转送给弘一法师纪念馆。因弘一法师的因缘,广洽法师与丰子恺相识并且关系极好。丰子恺的《护生画集》从第四集起,均由广洽法师印制出版。广洽法师认为这些原稿属于国宝级作品,因此尽管很多海外佛教团体想要购置保存,但他在1985年回国时,将《护生画集》原稿九百幅(丰子恺画四百五十幅,弘一法师、叶恭绰、朱幼兰、虞愚居士字四百五十幅)全部捐献给浙江博物馆珍藏。广洽法师虽然定居新加坡,但他的内心时时怀念祖国,自1978年起多次回国,直至九十二岁高龄时,因跌伤而有两年时间无法归国,但之后仍然坚持回国小住,这令他“无限欢喜”,可见广洽法师“对祖国的依恋之情始终如一”。 广洽法师回国期间,或朝拜名山古刹,或瞻礼佛教圣迹,或拜访大德居士。

  广洽法师展示丰子恺的绘画。此画记叙了1948年广洽法师与丰子恺相逢在南普陀。

  1981年在北京法源寺合影。左起:巨赞法师、叶圣陶先生、广洽法师、赵朴初会长、陈光别先生

  他十分关心我国的佛教建设事业,时常布施供养,支持修建寺院,开办学校,培育僧才等。

  广洽法师不仅热爱祖国大地、故土的宗教文化,他也同样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。他曾途经北京时,向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捐资。更是在1991年,中国大陆遭受水灾之际,不顾自己重病缠身,立即号召寺院的僧众和信众捐款救灾。他首先将自己的钵资六万元悉数捐赠,以为倡导。这一次合力集资30万元新币(折合人民币百万余元)。1991年8月6日,在我国驻新加坡大使张青探望广洽法师病情时,老法师将价值30万元的三张支票交给张青大使,请大使转交给受灾的民众,并转达新加坡佛教徒对中国灾区人民的慰问。

  1994年2月24日,广洽法师安详舍报,广洽法师荼毗后留下彩色斑烂舍利百余颗,分别供养于老法师在新加坡曾主持的寺院、居住的精舍,以及当年披剃处的厦门五老峰下。

  广洽法师舍利塔

  广洽法师虽常年驻锡新加坡,但他始终心系故土。在战乱时,他积极筹措资金,支援抗日;身处异邦,热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;和平年间,将大量的珍贵文物,亲自送回祖国;年老时,仍然挂念故国受灾的人民。可以说,弘扬汉传佛教的菩萨精神,与祖国故土血脉相连,是广洽法师一生的底蕴,他的言行之中无不透露着爱国本色。他一生虽无佛学专著遗世,却用点点滴滴的小事,书写下爱国爱教的真言,这样的大德无愧于赵朴初老先生称叹为:“爱国高僧”。他是行走于人间的菩萨,也是心怀故土的游子,他的风范和德业将永远策励着无数的后学。

阅读:1
专题首页
党史学习
党史珍闻
关爱慰问
学习总结
红色故事
主题演讲
主题文化